其一是人生陷入困境时的赌博心理(冒险),其二是为家族传宗接代而必须的保险心理(从众)
第五句话则是进一步让我们加深这种印象,这是一般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并且尽管我们无法从这个事实直接推出我们应该接受市场经济制度,或者接受市场经济制度是正义的,正当的。
第二,即使经济规律与按贡献分配没有这种必然关系,但我们还是能够创造条件利用经济规律,从而实现按贡献分配,并且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这样的条件。[29] 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30] 密尔就非常强调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于其能力以及善观念的影响(参见John S Mill, Utilitarianism, ed by Gorge Sher,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1979,p.10),而罗尔斯则更是特别强调社会的基本结构对人们的这种影响(参见Rawls, J. Social Unity and Primary Goods, in Sen and Williams, Utilitarianism and Beyo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但无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他的理论里面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这句话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它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平实,显得可靠,从而增加了这一观点的说服力。但仅仅有这里的语言分析并不能完成任务,因为一种健全的批判的根本前提是,我们需要尽可能善意地理解对方的论点。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的过程。根据边际价值理论,最后一个人的贡献是10单位产品。打击非法收入,包括一些官员以公权谋私利的贪腐行为,行贿受贿、制假售假、制黄贩黄等谋取暴利等行为。
总之,收入分配改革虽然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阻力,但这是亿万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需求,是体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必行之举,其大势已不可阻挡。这一症结到底在哪里?值得深思。其次是分配关系不合理,表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时至今日,如果不系统设计安排收入分配政策措施,并由有关主管部门配合实施是无法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也是难以抓好落实的。
鉴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建议成立国家层面的收入分配改革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挂帅,有关部委参加,统筹规划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同时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分工又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收入分配的系统配套改革。三是研究拟订收入分配整体改革方案。
当前要狠抓收入差距过大这一问题,重中之重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把提高农民、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企业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作为重点,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增加对社会保障基金投入的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资金支持,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各类社会保险标准,建立普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等来实现。同时,还能看到,今后要解决这三大问题,仍然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此外,还要整顿分配秩序,查处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等行为,清理整顿乱发、滥发津贴补贴福利待遇等行为。经济结构不合理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外依存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小、低附加值产业产品多、低层次劳动者供过于求等,使农民增收、外向型行业和低端行业企业劳动者以及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非全日制工等人员工资增长难以实现,加之垄断企业的地位强化与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良并存,以上这些都助长了城乡、行业、群体收入差距拉大。
党的十六大以来更是多次提出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由国家层面的领导小组研究拟订整体改革方案,冲破既得利益团体的阻挠和束缚,进一步明确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指导思想、原则,明确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大格局,将两个比重提高的额度和期限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之中。我认为出路主要有以下六条:一是重新梳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路。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很突出,呈现出多年采取措施却长期未得到解决的态势。
事业单位和某些国有企业制度外发放的收入多,津贴补贴名目繁杂、渠道混乱。这些问题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体制加快转轨进程之中,发展和恶化于近些年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战的阶段。
解决分配领域主要问题的出路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这为我们针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症结理清解决问题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不少行业、地区高消耗低产出,这使得这些行业地区财富增长相对缓慢,制约着行业、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缩小。
这些行业、部门、群体在社会中一般都居于有利位置,其基于自身利益往往有意无意对理顺分配关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持反对或阻挠的态度,这大大加大了解决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难度。【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专题: 收入分配改革 。我以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深层次问题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随同经济体制改革相应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不小成绩,从1978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45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4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35倍,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二是加强对收入分配改革的领导,设立高层次的领导机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一系列指示。
收入分配是一个大系统,其构成因素有分配主体、分配内容、分配手段、分配结构、分配水平、分配关系等,涉及一次、二次、三次分配领域,包含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工资分配等多方面内容,且与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相互联系、制约。其中,对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应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其负担和压力,引导和鼓励其给员工增加工资。
2008年,国家发改委已经按照国务院指示研究起草收入分配改革指导意见,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充实完善并早些出台。时至今日,如果不系统设计安排收入分配政策措施,并由有关主管部门配合实施是无法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也是难以抓好落实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专题: 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事关全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十分关注。
逐步降低我国经济对外出口的依存度,控制并减少国外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劳动者收入的影响。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等等。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全面建立社会诚信制度,为规范分配秩序创造有利环境,促进减少并纠正做假帐、违反劳动合同和拖欠工资等现象。党的十六大以来更是多次提出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为集约型科学生产,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推行产业产品升级换代,把低附加值产品逐渐变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把收入分配的蛋糕做大。
即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整变化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一个高层次、广视角的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建设社会诚信制度等为依托,做好四方面衔接,即在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中促进增加社会财富。再次是分配秩序不规范,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少用人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
总之,收入分配改革虽然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阻力,但这是亿万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需求,是体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必行之举,其大势已不可阻挡。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可以预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只要找准收入分配问题的症结,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收入分配整体改革方案,下决心冲破利益团体的阻力,多年来存在的收入分配顽症问题一定能够得到逐步解决。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目前我国收入最低行业与收入最高行业的收入差距高达15倍,这在国际上是罕见的。打击非法收入,包括一些官员以公权谋私利的贪腐行为,行贿受贿、制假售假、制黄贩黄等谋取暴利等行为。当前要狠抓收入差距过大这一问题,重中之重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把提高农民、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企业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作为重点,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增加对社会保障基金投入的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资金支持,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各类社会保险标准,建立普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等来实现。
值此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且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日不远之际,讨论收入分配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出路,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三是研究拟订收入分配整体改革方案。
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维持在3.3倍左右。这些问题已经存在十多年了,早已引起中央的重视,党的十五大即提出了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和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的要求。
在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到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在此进程中,某些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长,与其他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形成了很大差距,这其中有合理因素,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因素,即依靠权利、垄断地位、人员身份区分等手段获得的不合理收入。